食安中心驗出98%食物樣本含塑化劑 4款食油和白酒超標可影響男性生殖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8/02/02 13:44

最後更新: 2018/02/02 18:16

分享:

分享:

塑化劑無處不在!食安中心抽取市面逾100種共317個食品樣本,包括穀類﹑魚﹑肉﹑蔬果﹑奶及菜類食品,就7種有安全參考值的塑化劑(DEP﹑BBP﹑DBP﹑DEHP﹑DNOP﹑DINP及DIDP)進行化驗,評估市民吸入水平及健康風險。結果顯示,98%樣本驗出含有至少一種塑化劑,屬低水平塑化劑;9成半樣本則含廣泛用於PVC產品的塑化劑DEHP,反映本港食物含有低水平的塑化劑的情況普遍。

在抽取的33個食用油樣本中,其中兩個花生油及橄欖果渣油樣本,分別含有每公斤3500微克及3300微克的塑化劑DEHP,屬較高水平,亦超出食安中心行動水平(每公斤1500微克)1.3倍及0.87倍,成人日飲逾400毫克,即多過一盒紙包飲品的份量,才會危及健康。

有兩個中式白酒樣本則驗出每公斤560微克及470微克的塑化劑DBP,亦分別超出食安中心行動水平(每公斤300微克)的約7成及及5成6。

據悉,上述樣本包括「大昌食品花生油」﹑「Sita Olive Pomace Oil橄欖果渣油」﹑「五糧醇濃香型白酒」及「金星高粮酒」。

食環署科學主任(汚染物評估)游天頌表示,塑化劑一般用於塑膠製用品及玩具等的製造過程中,加入後可令塑膠變軟及有彈性,但有機會散發於環境中,從而滲入食物,因此食物中有少量的塑化劑並不意外,強調今次化驗並無發現有刻意滲離的成分。

食環署科學主任(汚染物評估)游天頌。(程志遠攝)

他又解釋,一些高濃度酒精飲品在製造過程中可能曾使用含有塑化劑的喉管﹑器皿等工具運輸及盛載,令塑化劑轉移落酒中。

此外,一個連鎖超市的預先包裝免治豬肉驗出每公斤7900微克的塑化劑DINP,雖無超出食安中心的行動水平(每公斤9000微克),但已達87%,水平偏高,成人長期日食一公斤,才會對身體構成風險。食安中心與涉事的超市開會後,對方現已停售該款豬肉。

中心另外抽取20個超市預先包裝的免治豬肉並就3種塑化劑進行化驗,所有樣本均無超出行動水平,但認為包裝上有改善空間。食安中心首席醫生(風評估及傳達)吳志翔表示,有免治豬肉樣本含有塑化劑,相信與脂肪有關:

因豬肉有肥膏,容易攝入塑化劑,中心會同超市商討調整保鮮紙等包裝的物料﹑方法等。

吳志翔指,動物研究顯示,長期攝入塑化劑,有機會影響雄性生殖系統,以及人體內臟及肝部功能,惟目前未有證據證明攝入過量會致癌。他形容:

長期其實無一個定義,連續幾個月至數年地進食塑化劑含量較高的食品就可能有問題。

游天頌說,中心以港人一般食用分量去計算,發現今次較高攝入量的食物塑化劑,分量僅達安全參考值的13%,與外國情況相若。他強調,長期攝入高於安全參考值100%的分量,才代表吸入較多污染物質,長遠對健康可能會有影響,因此即使市民有進食今次被驗出至少含一種塑化劑的食物,也不會對身體造成威脅。

中心同時提醒生產商及製造商,包裝物料須小心選擇,符合食用級數,盡量降低塑化劑轉移機會,亦認為市民不用改變現有的飲食習慣,但強調要均衡飲食。

【延伸閱讀】消委會食油測試報告 12款不含塑化劑食油【內附名單】

【延伸閱讀】2歲女童早熟來月經 大學研究揭膠地墊釋塑化劑惹禍